過去的一年,是大盛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出去”的元年。2015年7月,該公司取得了進出口資質,并參與了尼泊爾國家電力公司首個光伏電站的招投標工作,實現了公司直接在國際市場投標零的突破。
過去的一年,“高鐵外交”、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在歐亞大陸贏得陣陣掌聲,“一帶一路”以重塑全球經濟布局的魄力帶動中國企業產能轉移和走出去投資熱潮。
走出去,闖一闖,沿著絲綢之路的足跡,大盛微電國際化的故事,從這里開篇。
大盛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河南許繼工控系統有限公司,十年來,她從事新能源與微電網、電力通信、智能配用電及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從當初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我市電力裝備行業的骨干企業。
之所以要探索企業出海之路,主要是有三個因素。
“第一點,十三五規劃將‘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未來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主要戰略,企業必須緊隨國家政策,享受政策紅利。”大盛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葛婭麗介紹,電力裝備行業是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裝備類行業之一,從受益行業的選擇來看,電力行業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中都被優先確定為發展重點,既然"一帶一路"的提出是為了實現區域內的經濟發展,那么作為現代工業基礎的電力一定是"走出去"必選項。
談到第二個原因,葛婭麗有一絲唏噓,她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用電增速放緩,電力裝備供應相對過剩,國內市場增長空間有限,價格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走出去”是電力裝備企業的不二選擇。
葛婭麗表示,第三個向海外進軍的原因在于海外電力市場需求巨大。資料顯示,包括中國、印度、中東在內的亞太地區用電量持續上升,相關國家電力設備需求也迅速增加。絲綢之路經濟帶大部分國家都有迫切的電網建設需求,無本土強勢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給技術經驗領先的中國電力設備企業帶來可觀商機。
但“走出去”既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對海外市場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和政策等有比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談到大盛微電“走出去”的步伐,葛婭麗介紹,該公司采取的借船出海、組建聯合體、海外投資并購等,都是由淺及深,一步一個腳印,參與海外業務。
跨境的背后是積累。大盛微電依托中國電力行業高速發展的大好機會,全力推動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該公司與清華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高校及全國多所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并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安石油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共建電氣實習基地。2010年6月,大盛微電成為由教育部等23個部門聯合批準的首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在技術引進方面,該公司緊跟國際趨勢,密切關注國家發展方向,與施耐德、ABB、西門子等國際著名電氣集團保持著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先后引進了OKKEN、BLOKSET、PRISMA、smart panel等世界知名品牌智能型配電產品,利用強大的品牌優勢來提高公司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鞏固行業地位。目前,該公司擁有知識產權45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25項,外觀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2項。
“大盛微電的海外戰略是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相匹配的,未來也會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尋求新的發展,公司計劃于9月22日與柬埔寨王國瀾滄江工程有限公司簽訂電氣設配戰略合作協議。”葛婭麗說,下一步,該公司將加強與中地集團合作,開拓非洲市場;以參股投資的方式為泰國電網建設提供產品和服務。目前,大盛微電在印尼雅加達apartemen teluk intan建設的適合當地標準的高低壓開關柜安裝完畢,已經通過當地電力公司PLN的驗收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