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在泰國和印尼拓展電力裝備新藍海
在市場競爭中轉型升級,從幾十人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我市電力裝備行業的骨干企業
核心提示
就在前幾天的全市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大盛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盛微電)作為許昌企業“走出去”的典型,在大會上進行了經驗交流。10年來,大盛微電從幾十人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我市電力裝備行業的骨干企業,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升級為全面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商及綜合服務運營商。
那么,作為一家“小巨人”企業,大盛微電是如何從國家發展戰略中覓商機的?“走出去”又給企業帶來了怎樣的發展機遇?9月11日,記者對大盛微電進行了采訪。
海外電力市場的巨大潛力 促使企業“走出去”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國家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盛微電。車間里,工人正在有序地工作著。
大家都知道,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電力裝備產業鏈,成為全國電力裝備產業的重要基地。“十三五”期間,我市計劃培育3個千億級產業,電力裝備產業毫無疑問地成為三大產業之首。大盛微電,也是在許昌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中迅速發展壯大的。
說起企業為何要“走出去”,大盛微電總經理葛婭麗告訴記者,“十三五”規劃將“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未來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主要戰略,電力裝備行業是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裝備類行業之一,電氣企業必須緊隨國家政策,享受政策紅利。
“海外電力市場需求巨大,僅以印尼市場為例,印尼現有人口2.6億,但人均電力總裝機量僅為0.25千瓦,約相當于中國的1/4、西方國家的1/17。”葛婭麗說,未來10年印尼年經濟增速計劃為6.7%,電力消耗增速為8.7%,電表行業、開關柜、戶外斷路器及光伏發電設備每年投資金額為15億至25億美元。
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有了“走出去”的意愿,大盛微電是如何強化自身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的?
大盛微電利用中國電力行業高速發展的大好機會,全力推動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結合,與清華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高校及全國多所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在技術引進方面,該公司緊跟國際趨勢,密切關注國家發展方向,與施耐德、西門子等國際著名電氣集團保持著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先后引進了OKKEN等世界知名品牌智能型配電產品,利用強大的品牌優勢提高公司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鞏固行業地位。
大盛微電依托新能源與微電網、電力通信、智能配電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現有產品科技含量。目前,該公司擁有知識產權45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25項,外觀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2項;7項產品通過省部級和行業的技術鑒定,24類產品通過產品型式試驗,21類產品獲得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3C)證書。
開拓國際市場在全球找到企業發展更好的位置
那么,大盛微電是如何“走出去”的?
“我們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國際化進程,融入全球經濟發展。”葛婭麗說,大盛微電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逐步開拓國際市場。
2015年,大盛微電取得了進出口資質,成立了尼泊爾、印尼等海外辦事處,擬通過海外投資、并購重組的形式,利用境外當地企業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拉動公司產品直接出口。
該公司在泰國以參股投資的方式,和中信建設、泰國某電力公司合資成立電力裝備公司,提高公司產品在泰國市場的占有率。
防范“走出去”的風險
用海外戰略提高企業實力
如今,大盛微電已經形成了新能源與微電網、智能配電與自動化、電力通信等三大產品系列以及工程服務、國際業務等兩項服務,國內、國際業務兩輪驅動,產品與系統集成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并駕齊驅的業務格局。
“我們計劃3年內營業收入跨越10億元大關,邁入中國電氣行業100強。”葛婭麗說,大盛微電計劃在三年內做到“兩個百強”——中國電氣百強企業、河南省百強企業;在十年內實現“兩個百億”——產值百億、市值百億,躋身大中型企業的行列。海外戰略是保障公司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舉措。
葛婭麗告訴記者,近年來,大盛微電對海外業務的參與都是由淺及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該企業也通過海外戰略,增強了實力。